访谈 | 专访港科大(广州)人工智能学域主任熊辉教授:人工智能,从软件来,到硬件去

导语:人工智能是港科大(广州)首批招生的本科专业及硕博专业,该学域主任熊辉教授是AI 领域世界级专家、长江学者,曾担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并主管5个实验室。熊辉教授的课程在港科大(广州)一位难求,讲解生动易懂,娓娓道来,场场爆满,今天我们有幸专访熊辉教授,聆听他对于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教授简介:熊辉教授目前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人工智能学域的负责人兼讲座教授,曾担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并主管5个实验室。熊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移动计算和人力资源大数据。曾获AAAS会士、IEEE会士、ACM杰出科学家、中国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国家科学基金海外杰青B类(海外、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哈佛商业评论》“2018年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全场大奖、2017年IEEE ICDM杰出服务奖,ICDM-2011最佳研究论文奖和AAAI-2021最佳论文奖。在人才培养方面,熊教授指导的博士大部分已成为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终身教授,包括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亚利桑那大学、石溪大学、中佛罗里达大学、乔治梅森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堪萨斯大学和巴黎ESCP商学院。

Q1: 您觉得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A: 一个趋势是软硬结合。人工智能原来主要基于软件,现在这样的企业都会去强调做硬件,让自己的智能化软件有个载体,比如科大讯飞是一个非常好的代表,你看科大讯飞做非常多智能化学堂,这些就是把自己AI能力通过硬件变现,让软件能力有载体,体现价值。另一个方面,现在很多做芯片的企业,在强调硬件和软件结合,比如说把算法写到芯片去,让芯片价值提升,进入智能芯片时代,所以软硬结合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趋势。

另一个趋势是强调人机交互。比如说通过体感传感器连接人体,比如马斯克现在做的脑机接口,脑机接口中间插入芯片和传感器,去做各种各样的脑科学和人机智能交流。像我们体感贴片的传感器,对于有些人体疾病的监控,比如心脏病,在你睡觉的时候只要带着体感贴片,然后跟这种疾病响应中心形成联系,就能提前发现病情做好救援准备。家庭备好这种设备,接受这方面的训练,然后及时能够促进报警,这个会形成一个产业。还有一种方式,体感贴片可以嵌到我们的衣服上,这样的话未来我们的衣服都是属于带传感功能的衣服,通过衣服实现人机交互,产业化空间非常大,将颠覆性改变很多行业,不仅仅是纺织业,包括军工等各行业。

还有一个趋势是感知世界感知环境的方式智能化。感知环境也是一样,比如我们想要了解某个地方的土壤污染情况,除了传统的土壤采集分析方法,同时可以派一个带专门针对土壤污染的勘测头的无人机去进行大范围数据采集,这些数据集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帮助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地方的土壤污染信息。这种具有图象感知的交互方式,对人和环境进行感知,特别是软件和硬件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体化多维度的智能反应。

所以说,如果你问我产业方向,简单说就是,人工智能产业从软件来,到硬件去,实现软硬智能结合。

Q2: 这种机会会出现在人工智能的哪个链条环节呢?比如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哪个环节呢?

A: 现在是尽可能把软件下沉往应用层和硬件走,同时我们又把硬件往外拽,把硬件带到基础层去。也就是说它的分界没有像原来说的三个层那么明显的分界,朝向集成化一体化方向走。比如你想想为什么大疆会越来越成功?大疆的成功不仅是硬件的成功,而是它的硬件和软件的一个生态体系的成功。比如说美国也有很多做无人机硬件做得非常好的企业,但是他们的操控性就不如大疆好,从可操作性角度,大疆极大的解放了这种产品的可适用人群,小孩都可以使用,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功。

Q3: 南沙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这些环节的企业可以从哪里吸引到南沙来呢,人工智能产业在南沙集聚发展的机会点是什么呢?

A: 南沙背靠大湾区,大湾区有天然的硬件优势,南沙包括大湾区这块,其实需要加强的是软件的优势和人工智能人才的优势。从南沙庆盛区域内生动力来讲,港科大(广州)有非常多人工智能的人才,然后再借助于整个大湾区的硬件的这种背景,港科大(广州)本身就可能培养出很多软硬件优势兼备的独角兽等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围绕学校聚集,就会形成产业氛围和生态。而从对外部牵引力来讲,因为有港科大(广州)的软件人才,庆盛区域会吸引更多优质硬件的厂商来,硬件厂商与软件人才之间形成协同效应,促进整个片区人工智能科技氛围的快速成型。

南沙本身有广汽丰田等大型制造业企业,也有像小马智行这样的人工智能代表性企业,而汽车的整体发展趋势肯定是智能车,包括储能、电池、镜头L3辅助驾驶功能等等,都有可能通过学校去跟汽车厂商合作,同时围绕这样的企业建立人工智能生态圈。

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南沙方案》赋予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定位,像双15政策等利好,以及非常好的生态环境,对于科技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大。

所以我理解南沙庆盛完全有可能基于港科大(广州)的人工智能人才优势,形成新的湾区人工智能科技高地,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但政府、资本乃至园区可以加速这个过程。

Q4: 您是大数据挖掘分析专家,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些大数据分析的行业应用场景?

A: 一个场景比如大数据挖掘应用于人力资源是比较成熟的,已经产品化,人的层面包括录、离、升、降、调、选、用、预、留、辞等管理动作,组织层面包括领导力、组织稳定性和激励机制,文化层面包括企业的组织愿景、使命感和价值观。如果继续分解,这就是“不易”的知识树,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完整知识树。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知识树上的每个点,我们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给予企业赋能,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共享,人才的共享、资源的共享,这是数字化带来好处。

另一个场景,在企业投资和招商方面也可以结合,比如如何判断一个企业的价值,传统的研判通过企业的财务指标等进行,但一方面会错失早期投资机会,或者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创始人、投资人和创业导师的情况,来判断这个企业团队是否靠谱,寻找成功项目团队的人才规律,人靠谱了,项目才会靠谱,这个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大数据分析发掘出来。

Q5: 越秀·iPARK穗港产学研基地是越秀集团与港科大合作的科技产业园项目,重点也是要吸引港科大创新创业企业入驻,您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和港科大老师,对这个项目有何期待?

A: 我们期待有多层次的合作,吸引来自港科大、来自全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团队和创业公司聚集,将人工智能AI实验室和园区智慧化相结合,希望在南沙港科大周边能够打造一个一流的人工智能主题科技园区。

本文转载自 越秀iPARK穗港产学研基地

2023-01-30

原文链接